首页

女王调教论坛

时间:2025-05-25 11:58:49 作者:第一观察|总书记重要指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40948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站在崭新起点、总结过往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进一步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并鲜明提出“四个要”。

  ——“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需要不断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就难以同心同德向前进;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因此,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民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以共同价值追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如《之江新语》中所言,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

  充分把握文化这种“化人”“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春节前夕赴辽宁考察时指出:“要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从《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谷文昌》等文艺作品中感悟家国情怀,于文化遗产地、国家文化公园等地见证文脉传承,在“诗词热”“文博热”“国潮风”中增强文化自信……可感可及的文化,正不断丰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

  ——“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体现着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聚焦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焦点问题,要提高文明城市创建质效,以文化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推进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道德是社会文明进步、团结和谐的基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202个全国文明城市(区)、60名(组)全国道德模范等受表彰。邓小岚、林占熺等新一批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激励人心,帮助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社会氛围。

  ——“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在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为下一步工作擘画明确目标。

  如何形成这一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提供保障,深化改革创新提供动力,社会广泛参与是应有之义。

  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作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等改革部署。

  前行道路上,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将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策划:张晓松

  主编:林晖

  主笔:徐壮

  视觉:朱思明、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身边的变化)从传统纺织到智能织造,河北小城的蜕变之路

江西安福10月17日电 (巫发阳 李桢 廖鹏)晚秋时节,走进江西吉安市安福县羊狮慕镇书楼村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内,漫山遍野的灵芝像一朵朵撑开的“小伞”,村民们忙着采收个头饱满的灵芝,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王毅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通电话

“9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一揽子增量政策集中发力,10月份进出口增速较9月份加快近4个百分点。前10月,我国外贸平稳增长,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外贸质升量稳目标可望实现。”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

思想铸魂 网育新人 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公告

“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谆谆嘱托,让参加联组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委员感到重任在肩:“近年来,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不断演进,我们一定要打好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久战,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网络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九部门:到2025年打造500个左右县域商业“领跑县”

当前,文旅市场消费潜力仍然很大。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更多地方把握多样性、个性化的文旅消费升级特点,推动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更好结合,实现田园休闲、康养度假、艺术美育等多元旅游融合发展,激发文旅市场更大发展活力。(人民日报客户端)

朔尔茨再访华,中德新互动有何看点?

推动“中国之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把民主制度和国家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使民主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大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也是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链条”,贯通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事业和各项工作“全覆盖”,以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和有序的政治参与,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调动广大人民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有序推动广大人民广泛持续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效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识和力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促进了国家治理的高效能,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国之治”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